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网络结构设计——负载均衡学习笔记(一)
阅读量:7168 次
发布时间:2019-06-29

本文共 651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

  我自己用自己理解的一句话解释一下服务器负载均衡和服务器冗余技术的差别,这两个技术都是解决网站在大访问量的情况下仍然以快速度访问网站的技术(不喜勿喷)。

负载均衡                                                                      

        

  外部网络访问网页,路由器将访问量分别转至三台服务器上,即将访问量分担到不同的服务器设备上。

冗余技术                                                                      

        

  主服务器+备份服务器=服务器集群,每次访问都是访问的服务器集群上的主服务器,内容更改的话与备份服务器同步,当一个服务器集群的主服务器崩溃之后,备份服务器又充当主服务器。

自己理解中的OSI七层模型                                             

  应用层:FTP HTTP服务等

  表示层:数据的形态,比如用什么样的编码

  会话层:通信的时候通信状态->TCP(可靠),UDP(不可靠)

  传输层:数据加上源端口的目的端口

  网络层:数据加上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数据链路层:帧的加封和解封,这个封是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物理层:线,水晶头,这些都属于物理层

简单的总结一下,简短不割                                             

   负载均衡的实现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的话话费可能比较大,软件的话总体上来说,怎一个好字了得,个人觉得的哈,但是看很多资料都说硬件比软件好,但是就是贵。在软件去设计的时候有微软Windows的技术,也有Linux的技术。硬件的话主要是通过路由器等设备去实现。

 

本文转自我爱物联网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yydcdut/p/3524226.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